欢迎您,第  位访客 今日: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日期:2017年05月20日  作者:  点击数:

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高等职业教育体育工作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教学中注重实训、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社会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育和人才培养任务。而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但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着比较高的职业技能,更应当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战略重点和基础。以上这些特点在“实施细则”中预以充分的体现。

二、指导思想

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有关规定和精神,大力加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制定原则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为原则,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新的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四、主要依据

(一)《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纲要》

五、学校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将体育教育与学生创新意识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正确的锻炼方法。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全面发挥体育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制订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并落实各项工作。

(三)设置体育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干部、教师和工作人员,并赋予其统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管理职能。实行学校领导分管负责制(或体育工作委员会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各有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合理分工,明确人员,落实责任。

(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竞赛活动、社会服务等领域制订规范文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测。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并纳入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章 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一、体育课程教学及特点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三)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卫生保健学、社会学、营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层次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不同层次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层次设置相应的层次目标。最终达到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考虑到大专学生体育学习层次上各方面的差异性,设立的最高层次目标,作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层次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四)根据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按照课程管理的要求,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灵活的处理,按照内容标准中水平四的规定,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三、课程目标

(一)体育课程总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掌握二至三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同时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一)体育课程具体目标

课程目标是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组织形式,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及创伤后的简单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四、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及我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遵照“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学校开设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及体育保健课程(三个学期共计108学时,其中含理论课4学时,此为必修课),修满学时或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工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体育课程内容选用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内容选择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根本,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要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确保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全国的《纲要》相一致。

2、教材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要从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出发,教材内容应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

4、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的关系,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还要在我校师资、场地器材设施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空间。

5、教材内容要反映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的内容;教材内容的体系不应受学科体系的制约,要体现多样化;教材内容应处理好各水平阶段的纵向衔接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

(二)体育课程内容

1、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学科。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根据学生专业对口选择体育课程项目及内容,学习对象为一年级身体正常学生。学习时间为第1至2学期,每周2学时,每学期36学时,共72学时。

2、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上课,教学内容以所选项目为主, 学习对象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学习时间为1学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3、体育保健课程:学习对象为一、二年级因病或生理原因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学习课时与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同。

要求身体素质锻炼贯穿始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中的能力有所提高,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技术,培养其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表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时分配表

学期

内容

周次

学时

百分比

备注

第一学期

公共体育与健康

理论课

1

2

31%


实践课

14

28

体质健康标准训练

2

4

机动

1

2

第二学期

公共体育与健康

理论课

1

2

31%

同第一学期

实践课

14

28

体质健康标准训练

2

4

机动

1

2

第三学期

选项体育与健康

理论课

2

4

31%


实践课

13

26

体质健康标准训练

2

4

机动

1

2

第三学期

体质健康标准

2

4

3.5%


第四学期

体质健康标准

2

4

3.5%


总计



58

116

100%


表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进度一览表

课次

年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一年级

第一学期

军训

军训

理论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体测课

体测课

第二学期

理论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二年级

第一学期

理论课

理论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第二学期

理论课

理论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实践课

五、课程管理与考核方式

课程评价包括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及体育保健课程的考核和评价。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

(一)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1、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原有的自然班进行教学和考核评价。

2、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及体育保健课程,根据《指导纲要》精神,课程教学目标为初、中级,选项时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促进不同背景学生的相互交流),同时实行基本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

3、结合我校实际,选项课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开展,具体上课选项内容、上课人数、上课班级待学生选定后再进行确定(初步定在35--40人)。

4、由于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器材的要求较高,学生上乒乓球、羽毛球课须自备球拍。

5、增加学校体育馆开放的时间,将上午一二节、下午七八节课和晚自习时间纳入体育课的常规教学。对不能保证时间的课程内容,在周六和周天进行教学。

6、学校党委和教务处协调师范校区体育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任务。

7、将东区篮球场升级成灯光球场,便于晚自习时间进行教学。

8、实行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教学同工同酬。

(二)选课程序

1、学生兴趣调查

根据我校现有的场馆设施以及师资情况,将拟开设的体育项目在学生中开展一次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要求,有的放矢地开设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

2、学生选课原则

(1)一年级学生以行政班(女生单独分班)教学为主,单元时间内教学班分级教学为辅,其中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以行政班教学为主,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者根据单元时间内教学班学生人数开设不同层次的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

(2)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校园网按照学校开设的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级别的课程(有些课程可男女合班),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个别重修例外),每学期第一周开始正式上课,学生选课后需按体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准时上课,中途一般不得办理转班、转项等手续。

(3)体育保健课一、二年级均开设,学生由本人申请,但必须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即经县级或以上医院核准后),方可上课。

(三)选课的相关管理

1、体育课为大学必修课程,未修满学分不能毕业,一年级必修课程考核未通过者必须重修。对于二年级的专项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考核即完成规定的学分任务;而对于未获通过考核的同学,则需重修相应的课程项目,其中二年级不及格的同学可以在三年级重修。

2、课堂管理

(1)上课时间:根据教务处统一排定的课表按时上课。

(2)上课地点:学生按照网上公布的上课地点上课。

(3)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团队合作及意志品质等进行评价。

(四)课程考核

根据各教学专项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由任课教师安排其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1、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的考核

(1)24式简化太极拳

(2)耐力跑或篮球运球上篮(标准另定)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完成所选项目的考核(标准另定)

2、成绩登录:教师必须在学期末计算学生成绩,并通过校园网登录学生成绩。

(五)体育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

1、学生的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

(1)体能、技能和理论认知等考试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随堂进行;运动参与和学习态度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考勤记录等情况评定;

(2)自评、互评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每学期末填写自评量表,由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课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2、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学年评定1次,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态度、平时测验、出勤情况)20% 、实践考试成绩(学生各选项项目实践学习的进度、完成情况和基本技能考试)80%,按百分制计分;

3、选项体育与健康课程、保健课成绩每学期评定1次,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专项技术技能占60%,一般身体素质占30%,平时成绩占10%),按百分制计分;

4、学生应在修满规定的体育课学时基础上且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评定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见第四章)。无论任何原因,凡学期累计缺课达1/3及其以上者,不予评定该学期体育课成绩,作重修处理。

5、凡由于各种原因未通过考核者,按重考制度执行。

(六)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是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第三章 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一、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迎新篮球赛,另外每年组织一次体育文化节(为期一周),组织校内体育比赛,支持院系、专业或班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和交流活动。

二、学校成立多个学生体育社团(完善阳光慢跑、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棋类、跆拳道、拓展、定向越野、街舞、瑜伽、形体、运动心理、双节棍等协会或者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开展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

三、通过校报、公告栏和校园网等形式,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传播健康理念。

四、组建学生体育运动队,科学开展课余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和地方体育职能部门举办的各类体育竞赛。

五、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养成冬季长跑习惯。

第四章 体质监测与评价

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成立测试工作小组,安排专职教师进行测试。

二、每年定期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测试成绩急时向学生反馈,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并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学校。

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工作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一学年测试一次,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测试,测试时间为每学年第二学期4至9月。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百分制记分。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为十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80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男生从台阶试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选测项目由体育教研室在测试前随机抽签确定。

4、评分标准 见附表1、附表2、附表3和附表4。

5、等级评定与登记

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6、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达到优秀成绩者,方可获奖学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生毕业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

7、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县级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奖学分评选,毕业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8、凡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及格而结业的学生,在毕业三个月以后一年以内,经锻炼身体体质提高,工作单位证明其确能胜任工作,本人可提出申请,经教务处审批并安排公共课部对该生进行补考,学校复审合格后可以换发毕业证书。

9、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视情况采取分类教学、个别辅导等必要措施,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切实改进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奖励与降低分数的办法:

(1)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奖励5分,不同项可累计加分:

①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达到98%以上,并认真锻炼者;

②获等级运动员称号者;

③参加校运动会及以上体育比赛获名次者;

④学生体育干部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中,工作认真负责者。

(2)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①评价指标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

②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或因病、事假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1/3者。

(3)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按违反考场规定处理并上报教务处, 其当年《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记为0分:

①测试时叫人代替测试或帮别人测试的;

②测试时不听从测试人员指挥、乱碰测试仪,经劝告不改的。

四、为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更加科学、准确、简便易行,学校选用的测试器材必须是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使用计算机,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五章 制度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成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工作委员会。由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及教务处、公共课部、校团委学工处、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校领导任主任,各学院、教务处、公共课部、校团委学工处、校医院相关领导任委员)。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公共课部作为领导小组的办公地点。

(二)各部门的职责

1、教务处负责考试安排及学籍管理。

2、公共课部负责体育课教学和课外锻炼工作,组织体育课教学和考试,对各项成绩汇总及统计,记载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定成绩,负责成绩的上报工作。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并提出报告及改进意见和措施报学校体育运动工作委员会。

3、校团委、学工处负责组织各学院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学生会体育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送交公共课部。

4、校医院负责派校医深入课堂、体育活动现场,进行医务监督,指导体质健康测试,及时将检查获得的资料和监督结果反馈给学校体育运动工作委员会。

5、学校体育运动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每年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下一年的任务,表彰一批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6、要求学校专任体育教师参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每人担任1-2个项目的辅导老师,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7、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举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比赛,学校领导亲临现场,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以及各二级院、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

二、制度保障

(一)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各学院应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并认真记录学生的出勤。

(二)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妥善处置伤害事件。

(三)支持体育教师适度参与校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等社会实践工作。鼓励体育教师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和参与社区健身辅导等公益活动。支持学校师生为政府及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四)保证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符合国家配备、安全和质量标准,完善配备、管理、使用体育场地和器材规章制度,不断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

三、基础能力建设

(一)根据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健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学术评价、岗位聘任和学习进修等制度。

(二)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一致,实行同工同酬, 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待遇。

(三)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在每年的寒暑假举办一定数量的有偿培训,支持学校师生为政府及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四)支持体育教师适度参与孝感市重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等社会实践工作。

(五)定时维护体育场馆、设施,及时更新、添置易耗、易损体育器材。

(六)将学校形体房和拓展基地与学生体育教学资源共享。

(七)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1、参加对象:本校的全体学生

2、锻炼时间(雨雪异常天气除外):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6∶00至18∶30之间;冬季课余锻炼(10月1日至次年5月1日)结束时间为18∶00。

3、课外体育锻炼开放场地:学校的所有室外体育场,室内体育馆、乒乓球房、健身房等室内场地;校内比较安全、便于锻炼的道路。

(八)在每学期的第2周至16周对学生进行考勤评定,课外体育锻炼按每人每周考勤3次要求,学期累计考勤45次。未达到45次者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育素质分中减分,超过45次者可酌情加分。具体细则各学院制定。

第六章 其 他

1.本实施细则于2015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目前在校各年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参照本细则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标准按新评分方法进行。

2.本实施细则由公共课部负责解释。

附表一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考核项目评分标准

成绩

男 生

女 生

共用

1000米(分、秒)

篮球(分、秒)

排球

垫球

(个)

跳远

(米)

实心球(米)

800米(分、秒)

篮球(

分、秒)

排球

垫球(个)

跳远(米)

实心球(米)

篮球投球,排球发球(个)

100

3′27

32〞

50

5.50

14.2

3′24

44〞

50

4.50

8.2

6

95

3′31

33〞

45

5.40

13.8

3′29

45〞

45

4.40

8.1

6

90

3′39

34〞

43

5.30

13.2

3′38

46〞

43

4.30

8

6

85

3′45

35〞

40

5.20

12.6

3′45

47〞

40

4.20

7.9

5

80

3′49

36〞

37

5.10

11.8

3′50

49〞

37

4.10

7.8

5

75

3′58

37〞

34

5.00

11

3′58

49〞

34

4.00

7.6

70

4′05

38〞

31

4.90

10.8

4′03

50〞

31

3.90

7.5

65

4′19

45〞

28

4.80

10.4

4′13

55〞

28

3.80

7.4

4

60

4′33

50〞

25

4.70

10.1

4′23

1′00

25

3.70

7.3

4

55

3′40

52〞

23

4.60

9.6

3′27

1′05

23

3.60

7.2

3

50

4′42

54〞

21

4.50

9.1

4′30

1′10

21

3.50

7

3

45

4′44

57〞

19

4.40

8.9

4′34

1′15

19

3.40

6.9

40

4′47

1′

17

4.30

8.4

4′37

1′20

17

3.30

6.8

2

35

4′50

1′05

15

4.20

8

4′40

1′25

15

3.20

6.6

2

30

4′54

1′10

13

4.10

7.5

4′44

1′30

13

3.10

6.4

25

4′58

1′15

11

4.00

6.9

4′48

1′35

11

3.00

6.2

1

20

5′01

1′20

9

3.90

6.7

4′51

1′40

9

2.90

6

1

15

5′05

1′25

7

3.80

6.4

4′55

1′45

7

2.80

5.7

10

5′08

1′30

5

3.70

6.1

5′00

1′50

5

2.70

5.5

附表二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男生评分标准

等 级

单项得分

肺活量体重指数

1000米(分.秒)

台阶试验

50米跑(秒)

立定跳远(米)

掷实心球(米)

握力体重指数

引体向上(次)

坐位体前屈(厘米)

跳绳(次/1分钟)

篮球运球(秒)

足球运球 (秒)

排球垫球(次)

优秀

100

84

3′27〞

82

6.0

2.66

15.7

92

26

23.0

198

8.6

6.3

50

98

83

3′28〞

80

6.1

2.65

15.2

91

25

22.6

193

9.0

6.5

49

96

82

3′31〞

77

6.2

2.63

14.4

90

24

22.0

186

9.6

6.9

46

94

81

3′33〞

74

6.3

2.62

13.6

89

23

21.4

178

10.3

7.3

44

92

80

3′35〞

71

6.4

2.60

12.5

87

22

20.6

168

11.1

7.7

41

90

78

3′39〞

67

6.5

2.58

11.5

86

21

19.8

158

12.0

8.2

38

良好

87

77

3′42〞

65

6.6

2.56

11.3

84

20

18.9

152

12.4

8.5

37

84

75

3′45〞

63

6.8

2.52

10.9

81

19

17.5

144

12.9

8.9

34

81

73

3′49〞

60

7.0

2.48

10.5

79

18

16.2

136

13.5

9.3

32

78

71

3′53〞

57

7.3

2.43

10.0

75

17

14.3

124

14.3

9.9

29

75

68

3′58〞

53

7.5

2.38

9.5

72

16

12.5

113

15.0

10.4

26

及格

72

66

4′05〞

52

7.6

2.35

9.3

70

15

11.3

108

15.6

10.7

25

69

64

4′12〞

51

7.7

2.31

8.9

66

14

9.5

101

16.6

11.2

23

66

61

4′19〞

50

7.8

2.26

8.5

63

13

7.8

94

17.5

11.7

21

63

58

4′26〞

48

8.0

2.20

8.0

59

12

5.4

85

18.8

12.3

18

60

55

4′33〞

46

8.1

2.14

7.5

54

11

3.0

75

20.0

12.9

15

不及格

50

54

4′40〞

45

8.2

2.12

7.3

53

9

2.4

71

20.6

13.3

14

40

52

4′47〞

44

8.3

2.09

7.0

51

8

1.4

64

21.6

13.8

12

30

51

4′54〞

43

8.5

2.06

6.7

49

7

0.5

58

22.5

14.3

10

20

49

5′01〞

42

8.6

2.03

6.2

47

6

-0.8

49

23.8

15.0

8

10

47

5′08〞

40

8.8

1.99

5.8

44

5

-2.0

40

25.0

15.7

5

附表三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女生评分标准

等 级

单项得分

肺活量体重指数

800米(分.秒)

台阶试验

50米跑(秒)

立定跳远(米)

掷实心球(米)

握力体重指数

仰卧起坐(次/分钟)

坐位体前屈(厘米)

跳绳(次/1分钟)

篮球运球(秒)

足球运球 (秒)

排球垫球(次)

优秀

100

70

3′24〞

78

7.2

2.07

8.6

74

52

21.1

190

11.2

7.3

46

98

69

3′27〞

75

7.3

2.06

8.5

73

51

20.8

184

11.5

7.8

44

96

68

3′29〞

72

7.4

2.05

8.4

72

50

20.3

175

12.0

8.6

41

94

67

3′32〞

69

7.5

2.03

8.2

71

49

19.8

166

12.6

9.4

38

92

65

3′35〞

64

7.7

2.01

8.0

69

47

19.2

154

13.3

10.5

34

90

64

3′38〞

60

7.8

1.99

7.8

67

45

18.6

142

14.0

11.5

30

良好

87

63

3′42〞

59

7.9

1.97

7.7

66

44

17.7

137

14.6

11.9

29

84

61

3′46〞

57

8.0

1.93

7.6

63

43

16.3

130

15.6

12.5

27

81

59

3′50〞

55

8.2

1.89

7.5

61

42

15.0

122

16.5

13.2

25

78

57

3′54〞

52

8.3

1.84

7.4

58

40

13.1

112

17.8

14.0

23

75

54

3′58〞

49

8.5

1.79

7.2

55

38

11.3

102

19.0

14.9

20

及格

72

53

4′03〞

48

8.6

1.76

7.1

53

37

10.1

98

19.8

15.6

19

69

51

4′08〞

47

8.7

1.72

7.0

50

35

8.3

92

20.9

16.7

17

66

49

4′13〞

46

8.8

1.69

6.8

48

33

6.5

86

22.0

17.8

15

63

46

4′18〞

44

8.9

1.63

6.6

44

31

4.1

78

23.5

19.3

13

60

43

4′23〞

42

9.0

1.58

6.4

40

28

1.7

70

25.0

20.8

10

不及格

50

42

4′30〞

41

9.1

1.56

6.2

39

27

1.5

66

25.8

21.2

9

40

41

4′37〞

40

9.3

1.53

6.0

38

26

1.3

59

26.9

21.9

8

30

39

4′44〞

39

9.5

1.50

5.7

36

25

1.0

53

28.0

22.5

7

20

37

4′51〞

38

9.8

1.46

5.4

34

23

0.6

44

29.5

23.4

6

10

35

5′00〞

36

10.0

1.42

5.0

32

21

0.2

35

31.0

24.3

4

窗体底端

上一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的暂行规定(修订)   下一条: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关闭


Copyright ? 2017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湖北省孝感市玉泉路17号 邮编:432000 电话:0712-2868665